《望月懷遠》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。這首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,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,意境幽靜秀麗,構思巧妙,情景交融,細膩入微,感人至深?,F在,有學校想開展關于畫望月懷遠詩配畫的活動,一些小朋友問小天有沒有什么好畫的方法,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簡單的教程哦!
望月懷遠詩配畫的步驟

1、首先在黑板上畫一位穿著古裝的人,然后在他的腳下面畫一些蘆葦就行了。
2、接著畫出一首小船,那位詩人站在小船上,然后再畫幾條河水的波紋,最后畫一個圓月和一片云彩就可以了。
3、大家繼續(xù)在黑板的左上角畫幾片樹葉,然后在中間畫一個矩形框,再畫一些水滴就可以了。
4、下面大家將草叢涂成綠色,然后把小船涂成黑色,最后把河水涂成藍色就完成了。
5、然后將右上角的圓月涂成黃色,云朵涂成淺藍色,接著把矩形框的邊緣涂成黃色就可以了。
6、最后將河邊的蘆葦葉涂成綠色,把詩人的衣服涂成紅色,最后再矩形框內寫上《望月懷遠》就完成了。
望月懷遠內容資料
老師布置的詩配畫作業(yè),大家首先要了解這首詩的含義,根據詩句的意思才能畫出對應的畫面,不了解詩句含義的建議先看下面的譯文哦!
望月懷遠
張九齡 〔唐代〕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一、《望月懷遠》譯文
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,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。
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,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。
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,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。
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,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(xiāng)
二、《望月懷遠》注釋
懷遠:懷念遠方的親人。
首二句: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,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,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。謝莊《月賦》: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。
情人:多情的人,指作者自己;一說指親人。遙夜:長夜。怨遙夜:因離別而幽怨失眠,以至抱怨夜長。竟夕:終宵,即一整夜。
憐:愛。滋:濕潤。憐光滿:愛惜滿屋的月光。這里的滅燭憐光滿,很顯然根據上下文,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,應該在農歷十五左右。此時月光敞亮,就是在現在今天,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。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,就有種“憐”的感覺,這只是一種發(fā)自內心的感受而已,讀詩讀人,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。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,“滿”描寫了一個狀態(tài),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。
末兩句: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,不如回入夢鄉(xiāng)覓取佳期。陸機《擬明月何皎皎》:“照之有余輝,攬之不盈手。”盈手:雙手捧滿之意。盈:滿(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(tài))。
三、《望月懷遠》賞析
《望月懷遠》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,是作者在離鄉(xiāng)時,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。起句“海上生明月”意境雄渾闊大,是千古佳句。第二句“天涯共此時”,即由景入情,轉入“懷遠”?!☆i聯“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”承接頷聯,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。 尾聯“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”:“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,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?還是睡罷!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。”“不堪”兩句,構思奇妙,意境幽清,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,恐怕是寫不出來的。